您现在的位置: 安息香 > 安息香药材基源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广论第六单元皈依三宝30第课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2/5/17 11:10:18
善知识教授: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总摄佛法,次第明晰,特别有系统完整的菩提心修法,能销融宗派诤论,促进佛教界的团结,并且比较契合现代人系统次第的科学思维习惯。

上节回顾

1.自作供养者

什么是「自作供养」呢?就是不要说现在我们自己作了,不是这个。不单单是你的身口在那儿做,还要你的心,自己不自懈怠。懈怠要注意!懈怠就是你心里边没有这个精进相应的,没有如理如法地推着自己去做的话,这个叫「懈怠」。别人逼着你去做,你的心里面委委屈屈地做,这个是「懈怠」。虽然你自己做了,功德是有的,但是这好可惜!

2.在教他供养中,应该具有怎样的用心,才能够如法?

这个教他供要注意,是他自己有,他也晓得供养的功德,但是呢他看见别人福报更差,他愿意把那个功德让给别人。不是自己小气不愿意,自己舍不得财物教别人供,这个不算!所以之所以教他供,因为悲愍别人。明明看见这个好机会让给别人,就像一笔好生意,明明晓得,看见他太穷了,好了,让给你做。是这样的心情。

3.在供养篇里常师父提到「听闻随转修心要,少力即脱生死城」说明什么?

你好好地听闻,然后懂得了,照着去做,不需要花太大的努力,生死轮回就跳出来了。……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,不是由于懈怠、懒惰、放逸这种力量,而是如理如法地推着自己去做。

4.劝他共供养

第一个,自己供养福果最小;你以悲愍心把供养机会让给别人,结果福果还比他更大!这是以悲愍心明晓得这样去做;第三呢,自他一起做福果是更大!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看见,你供养佛,亲自佛眼前供养,功德还不如我们现在非眼前供养!经论上面说得清清楚楚!我们现在往往说:「我们不在佛世,不能现前供养,可惜啊!」不在佛世,如果你如法做的话,得到的福德不亚于佛世,还超过佛世,这样好!同样供养,同样的道理。也许我们觉得:「我自己没钱哪!」你能够真正地如理地教别人供养的这功德,还比你自己还要好。

5.财敬供养

「财敬」这两个字要注意哦!财而恭敬,这个就是外财,供的时候是恭恭敬敬的。你这个不管是什么各式各样的供物,以恭敬心去供养。

6.广大供养

什么是「广大」呢?像上面说的,恒常恭敬心去供养。分七方面,谓所供的财物,供的东西多而好,眼前供养、非眼前供养,自作以及教他,「至心欢喜」,心里面供的时候是非常欢善;还有「猛利胜解」,这个「猛利」通于至心、欢喜、胜解三种心。就是说,你供的时候要有胜解心,这个「胜解心」是什么?就是你确定了解你为什么要供,以及恭敬的时候,你那个心情感恩恭敬,确定晓得这是无上的福田,无上的功德田,无上的恩德田,你至诚恭敬地去供养他,以这种至诚的、欢喜的这样供养。一定得到绝大的果报!还要把它回向,那个是「广大供养」。

7.非染污供养

什么是「非染污」?虽然你供养了,如果你心里边「轻蔑」,如果是「放逸」,如果「懈怠」,这种情况去教别人供养;你虽然有钱,说:「拿去!拿去供供佛!」这个不行。当然这个是教别人,实际上呢,最主要的重点是你的轻蔑心,心里面没有恭敬心,马马虎虎、含含糊糊这种状态。所以要自己亲手去供养,要殷重、殷切地供养,「不散漫心」。然后供的时候「不以贪等杂染」,我们现在就是这个状态,去供一个佛,说:「菩萨啊!我供你三斤香蕉,我这个香蕉田下年丰收啊!」这个要注意,我们处处地方干什么?要回向无上菩提。

科判原文、消文、思考题原文:

随顺物者,谓诸净物远离不净——雌*所涂、酥所灌洗、局啒罗薰、遏迦花等及诸所余非清净物。又若如是财物供养,自无所集,无从他求,应于一切世界之中,所有如来诸供养具,以欢喜俱及于广大胜解俱心,周遍思惟一切随喜。少用功力而修无量广大供养,摄集菩提广大资粮,恒常于此以真善心起欢喜心,当勤修学。又如《宝云经》及《建立三三昧耶经》所说:无主摄持诸华果树及珍宝等,亦当供养。正行供养者,谓于下至抅牛乳顷,精勤修习四无量心、四种法集、随念三宝、波罗蜜多,及能胜解甚深空性无分别住,于净尸罗起防护心,于菩提分、六度四摄精勤修学。若能由此十种供养供养三宝,应知是名圆满供养。

消文:

「随顺物」,就是远离不清净的各种清净物。对于不清净,论中例举了以下几种情况:

一、雌*所涂:雌*是一种药用矿石,味道苦辛,用雌*涂佛的身体等,就是不清净。

二、酥所灌洗:以酥油灌洗佛像也是不清净,应当用净水浴佛,不能用酥油。

三、局啒罗薰:局啒罗就是黑香,又叫安息香,是一种药物,以局啒罗作薰香也是不清净。

四、遏迦花:白艾花,这种花带有*刺,不能用来供佛。

「所余非清净物」:除了以上四种之外的其余不清净物品。

总之,佛陀是无上尊贵、具有大恩德之对境,所以供养时应当用清净的随顺物,若以不清净、不合适、有*等物品供佛,即成为染污供养。

如果自己没有所聚集的财物可作上述的财物供养,又无法从他处求得财物时,应对一切世界之中所有供养如来的资具,以具足欢喜以及对于广大供养具足胜解的心,周遍思惟而随喜一切供养。这样稍微用一点功力修习无量广大的供养,就能摄集成就菩提的广大资粮。菩萨应当恒常对广大随喜供养,以真实的善心发起欢喜心而精勤修学。

又如《宝云经》、《建立三三昧耶经》所说:没有主人摄持的鲜花、果树、珍宝等,也应当用来供养三宝。

正行供养,就是下至在挤牛奶的短暂时间中,精勤修习慈等四无量心、四法印,随念佛法僧三宝,修习布施等波罗蜜多,以及能够胜解甚深空性而无分别安住,对清净的戒律生起防护之心,对三十七菩提分、六度四摄等法类精勤修学,此即菩萨正行供养。即便是在如挤牛奶的短暂时间中如理修行,就已经属于正行供养,何况长期修持正法,更是极为殊胜的供养。

如果能够以上述这十种供养来供养三宝,应当知道这就叫做「圆满供养」。

思考题:

1.什么是「正行供养」?什么是「圆满供养」?

2.如何思惟修无量广大供养?

听闻广论开示要回向无上菩提,我们还是要求的,要求这个,这个才对。所以这个是「不于信佛国王等所为得利敬」,不是人家,从他们信,然后呢从这个地方得到了。「以随顺物」,跟你相应的。譬如这个平常来说,尤其是我们出家人,我们出家人不要在信徒面前赞叹那个,然后他觉得:「哎呀,对!」然后给你很多钱拿来供养。这个,这个不是,这个是染污相应。你拿了去,「随顺」,就相应的,如乞化,讨到什么就算什么,然后你讨到了,至诚恭敬地供养,那个对。

说得很清楚,这个才是净,清净的,你心里面没有染污心相应的,随分随力得到。你不要花了很大的劲,现在我们用种种的方式,想了心思得到了,这个不净物,这个不净物没有用,这个都是三世怨。

那么除了这个心里面不净以外,外面有很多东西也不是。

然后呢,

这个「局啒罗」我也不晓得是什么。

反正这种东西,不好的。

据我所了解,譬如有刺的花,通常我们不供;然后有*的花不供;还有很多花看起来很好,可是闻起来就有……等等,反正这种东西我们就不拿来供养。

妙极了!上面所说的那个财物的供养,假定说我们没有,也无从求起。这一点尤其是我们出家,所以出家不必忙着说我要求多少,你能够这一点做到,这个功德就不得了。总之,出家人要供的要清净为主,不要说我要求多少来,这个不相应。求多少来,你就是求到了,都是只有罪过,只有罪过!

那么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办呢?你虽然自己没有,也求不到,那么那个时候,你就观想「一切世界当中」,实际上,十方无量无边不晓得多少,不得了!「所有诸如来的供养具」,以欢喜俱心,以广大胜解俱心,就是:佛——十方一切如来法会当中,有无量无边的天人、圣众去供养这个诸佛菩萨。那个时候,你以欢喜俱、胜解心,「周遍思惟」,换句话说,普缘一切。随喜!很简单,你只要随喜,不要你自己供!好啊!看见他们这个供养诸佛,你赞叹、欢喜,就这个心情。这个时候就能够摄集很多广大资粮。不得了!你就这样的一个随喜的心,你就积集了广大资粮。我们现在说集聚资粮好像难啊,不要你花一分钱,你只要能够这样去做。

它有这么大的好处,又这么省事!所以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平常要真、善、欢喜,这样的心情努力去做。我们起步,从现在开始,一定做得到的,这一生就可以做得到了,很快就可以做得到。

那么这经上面还告诉我们,「无主摄持」的,那比如说我们看见野花那些,不管是花、果、珍宝等等,也可以供养;有主的不可以。

那个是「财物供养」。「正行供养」呢?是修行。我们十大愿王中,第三个「广修供养」,就是这样的,以外面的财敬,然后里边这个身、口的承事,而其中最好的是正法如实修行供养,就是正行供养。就是下面的:

说这个正行供养,哪怕很短的一个时候,那个挤牛奶,那是很短的时候,那个牛奶每天要去挤的,很短的一个时候。修什么?

努力去修,修——

了解了空性,安住在这个上头。

这些。关于这个内容,后面将来一一讲的,就是讲那些。

不得了!这个是「供养圆满」,这个是「供养圆满」。

要点小结

不净供养

你心里面没有染污心相应,随分随力得到的物品去供养。你不要花了很大的劲,用种种的方式,费了心思得到了,这个不净物没有用,这个都是三世怨。

「雌*所涂,酥所灌洗,局啒罗薰,遏迦花等及诸所余非清净物。」

譬如有刺的花,通常我们不供;有*的花不供;还有很多花看起来很好,可是闻起来味道不对等等,反正这种东西我们就不拿来供养。

如何思维修无量广大供养?

你虽然自己没有,也求不到,你就观想「一切世界当中」,十方无量无边不晓得多少,不得了!十方一切如来法会当中,有无量无边的天人、圣众去供养诸佛菩萨。那个时候,你以欢喜俱、胜解心,「周遍思惟」,普缘一切。随喜!很简单,你只要随喜,不要你自己供!好啊!看见他们供养诸佛,你赞叹、欢喜,就这个心情。这个时候就能够摄集很多广大资粮。不得了!

它有这么大的好处,又这么省事!所以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平常要真、善、欢喜,这样的心情努力去做。我们起步,从现在开始,一定做得到的,这一生就可以做得到了,很快就可以做得到。

正行供养

「正行供养」是修行。我们十大愿王中第三个「广修供养」,就是这样的,以外面的财敬,里边这个身、口的承事,而其中最好的是正法如实修行供养,就是正行供养。

这个正行供养,哪怕很短的一个时间,努力去修,修四无量心,四种法集。随念三宝,波罗蜜多,及能胜解甚深空性,无分别住,于净尸罗,起防护心,于菩提分,六度四摄。

圆满供养

若能由此十种供养(供养身者、供养塔者、不现前供养者、自作供养者、教他供养者、劝他共供养者、财敬供养者、广大供养者、非染污供养者、正行供养者)供养三宝,应知是名圆满供养。

善知识问答

网友:师父,经常看到供养这个词,供养是什么含义,在家人要怎么供养才合法?

善知识:供养有二种,财供养、法供养。为资养三宝,供衣服、饮食、医药等物,谓之财供养;恭敬、赞叹、礼拜三宝,听闻及为他人演说佛法、依教奉行等,是法供养。去寺院参加劳动、建设,也是供养。

网友:如何做才为法供养?

善知识:听到过的道理,要常常去思维。遇到境界时,能够用这个道理来转心。习性与佛法矛盾时,能够依照佛法去做,而不是随顺习气。

网友:用钱物供养他人或僧众,如果太丰厚,可能会增长他们的贪心,如果是这样我们是不是有罪过?医生把病人治好了,有的病人可能会更加贪婪的去挣钱,因为治病需要花钱;有的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,得病也能治好,然后更加的去享受、骄奢淫逸,他们这种贪心,医生有罪过吗?

善知识:以诚心供养僧人,以悲心治疗疾病,供养者和医生都造了善业;如果受供者贪财,病人身体好了再去做不好的事,那是他们自己的恶业。前者得福报,后者感苦果,各自受报。所以,每个人都应该把握好自己行善的心,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
网友:供养佛是什么意思呢?求佛庇佑又是什么意义呢?

善知识:供养三宝,有财物供养、身语承事、如教修行三种。不是三宝需要人供养,是人需要通过供养三宝来培植自己的福田,增长福慧。求佛庇佑,是民间对佛教的解读,人们通常希望有一个外在的神明可以依靠,为自己作主,有时佛教也顺应这种心理而方便说法,其实三宝真正的庇佑就是教人们断恶修善。

善知识法语

我们总是觉得祈求不灵验,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急求果报,有求之心太重。当自己被心中的期望填满时,怎么能够看到佛菩萨给予的加持和指示呢?

什么叫做“加持”呢?被加持的不是外物,而是内心。当我们因为外在的因缘而启发了内心的善良和智慧,就是得到了加持。加持,既要有佛菩萨之“加被”,又要有自己至诚之“受持”,才能感应道交,内因外缘缺一不可。犹如天上有月,地上有洁净平静的水,才能印现出明月来;若水混浊扰动,则月影难现。

达真堪布开示——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

第一,福田清净。

佛和菩萨具有圆满的智慧和功德,属于清净的福田。

第二,意乐清净。

指供养者自己要有一个清净的发心。做供养,不能为了平安健康等世间的福报和暂时的利益。否则,就不是意乐清净。以信心做供养,意乐要清净,知道佛有无漏的功德,并且生起欢喜之心。以这样的心态与发心去做,而不是勉强地做,也不是掺杂吝啬心等烦恼去做,内心完全是清净的。发自内心地做供养才有功德。

修行要靠发心。什么是修行?什么是行善?就是发自内心地做。若是勉强地做,就不叫行善,不叫修行,也没有佛法。

为什么说没有佛法呢?因为没有发心。所以做任何善事都不能勉强,尤其是做供养更不能勉强,不愿意做就不做。若心里还有舍不得或有贪恋,暂时就不要做了。就看自己的发心。若是知道佛的功德、供养的功德以及做供养对自己的利益,然后发自内心、真心实意地特别想做,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做供养。总之,意乐要清净。

第三,供品清净。

若你有吝啬心和贪心,有执着和分别,就是不清净的。这样,供品即使是金银珠宝,也是不清净的。没有分别执着最好,没有吝啬和贪心也可以,这样才算是供品清净。

福田清净、意乐清净、供品清净这三个条件都要具备。要以恭敬心、信心、发自内心地做供养,放下吝啬心和贪心。

广论第六单元皈依三宝28(第课)

广论第六单元皈依三宝29(第课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anxixianga.com/ycjy/11309.html
冀ICP备2021018620号-15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安息香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