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安息香 > 安息香药材基源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如果你不知道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,就不能理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5/2/14 12:26:56

印度全境炎热,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,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。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,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。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。印度气候分为雨季(6~10月)、旱季(3~5月)以及凉季(11~次年2月),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,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。印度分为三大季节:冬、夏和雨季。

冬天(11月至3月):早晚温差较大,印度各地每天晴朗,是十分舒服的季节,但北方的平原地区有时很寒冷,山岳地带下雪。1月-2月北部及中北部早上雾气很大,湿度也很大。所以古印度人人用涂香和香油,涂于皮肤上,以防止湿疮。

夏天(4月至6月),5月开始天气变得炎热,最好去高原地避暑。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5-42度,气候干燥、晴朗,晚上最低温度可到28-30度。需要常备腹泻药、防中暑药品、防蚊虫叮咬的药、太阳镜等夏季出行必备品。所以古印度人几乎家家焚香。雨季:6月,由西部海岸开始的西南雨季,逐步扩散至全印度。6-7月气温非常炎热,空气潮湿。每年的9月次年的3月降水稀少,气温为5一15℃。

因为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,全年湿度都比较大,即使是暑季,晚上的湿度仍然很重,印度人为了除湿,古以香为日常用品,这就是为什么佛经中,一直要求你用烧香、涂香、末香、檀香、沉香、安息香等香料来供养佛。据考证,笈多王朝时期,印度人所用的香,有多种,公元前五百年时期所用的香才十几种而已。因为湿热比较重,所以出汗就非常多,这就需要一些花来掩盖汗所带来的一些怪味,所以古代印度的很多宗教都要求用花供养神灵。因为阴雨和雾气的时间很长,所以印度需要供灯。

由于印度的气候偏湿热,故而解开衣服,袒露肢体散热,就成为一种必然的时尚,故而佛教主张统一偏袒右肩,因为右手用得比较多,温度通常比较高。

由于印度的雨季有四个月,印度僧人有“坐夏”的传统。所谓“坐夏”,就是在雨季的四个多里,安居不出,专心打坐修禅。由于印度雨季时间非常长,加上旱季中的极端天气,不方便出行,印度的难以出门,超过半年以上,这就决定了,印度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打坐的传统。因此,我们可以将印度的气候分为在家闭门期和出门活动期,这两个时期各占一半,除去夜晚,印度不方便出门的时期,则远远要多于方便出门的季节,更加上古印度植被丰茂,野生动物很多,所以实际上,不方便出门的时候会更多。也正因为这种气候,印度人看见野生动物的机会比全球其他地方要少很多,野生动物对他们来说,就是一种神出鬼没的存在,故而极易对动物产生崇拜,如印度教崇拜蛇、牛和大象等。

而佛教更是因此制定了五十二阶位成佛,为什么制定这么多阶位呢?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打发那些不方便出门的季节。佛教五十二阶位成佛的内容,就是通过拜佛、供佛、读经文来证得十信,然后进修大乘三十七道品见佛性,直到成佛。五十二阶位的修行内容,我们看《金刚般若论会释》和《璎珞经》:“初发心住,于四谛中如次发四弘愿;二住作四念住观;三住作十一切处观;四住作八胜处观;五住作八大人觉观;六住作八解脱观;七住作六和敬观;八住作三空观空无作无相;九住作四等观;十住作六念观。十行中初行作四正勤;二行作四神足;三行作五根;四行作五分法身;五行作八正道;六行道作七觉;七行作五善根,正观暖观顶观忍观三界空世第一法观;八行作四辨观;九行作十二因缘观;十行作三宝观。十回向中:初向作二谛观;二向作五神通观;三向作四不坏信观;四向作三有为相空观;五向作五阴不异空观;六向作十二入我不在内外中间观;七向作十八界观;八向作因果假观;九向作二谛非空有观;十向作中道第一义谛般若观;而非真中道。初地以上有三观心。入一切地,从假入空名二谛观,从空入假名平等观。是二观方便道,因是二空观,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,双照二谛,心心寂灭,进入初地。”禅宗不是佛教,是魏晋玄学冒充的,所以没有大乘三十七道品,也不能见佛性。

因为古印度不方便出门的时间非常多,这就使得古印度基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宗教自治,所以印度有很多王朝,兴旺得很快,分裂也很快。所以,分析古印度的文化、文明和历史,是很复杂的事情,不能像中国一样,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分析,而必须一块地方一块地方的分析,一个宗教一个宗教的分析,否则你就很难把握印度历史脉络的内在逻辑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anxixianga.com/ycjy/15558.html
冀ICP备2021018620号-15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安息香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